现公布由江苏省哲法史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江苏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暑期学校论文结果。本次评选共收到33份论文,其中一等奖7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7名。
序号 | 标题 | 奖项 |
1 |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概念图景、内在机理与制度安排 | 一等奖 |
2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要论述:形成、要义及价值 | 一等奖 |
3 | 必然结构与偶然事件的内在张力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 | 一等奖 |
4 |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研究追踪及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 一等奖 |
5 | “第二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多维审视 | 一等奖 |
6 | 人工智能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发展图景、风险样态及优化路径 | 一等奖 |
7 |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社会主义叙事 | 一等奖 |
8 | 马克思现代性观念的批判与重构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分析 | 二等奖 |
9 | LABUBU依恋:青年情感“麦当劳化”风险加剧的表征、成因与应对 | 二等奖 |
10 |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11 |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与机制研究 | 二等奖 |
12 | 数智化驱动下思政引领力发挥的动因、挑战、实践进路 | 二等奖 |
13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 二等奖 |
14 | 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技术逻辑、风险审视、应对策略 | 二等奖 |
15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体育饭圈的特征及其治理 | 二等奖 |
16 | “第二个结合”三维逻辑探析:相生、相交、相成 | 二等奖 |
17 | 组织与技术的耦合:以数智党建赋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三等奖 |
18 | 毛泽东实践哲学的生成逻辑——以《实践论》为中心的考察 | 三等奖 |
19 |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跟脉”与“魂脉”的统一 | 三等奖 |
20 |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 三等奖 |
2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理论启示 | 三等奖 |
22 | 系统科学视域下马克思生产力系统观研究——兼论当代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 | 三等奖 |
23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人才新质态: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培育路径 | 三等奖 |
24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基于延安时期的考察 | 三等奖 |
25 | 思想政治教育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及实现路径 | 三等奖 |
26 | 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与路径——基于云南“米线节”的思考 | 三等奖 |
27 | 制度调适与认同重构:新时代族际通婚子女民族成分选择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机制研究 | 三等奖 |
28 | 《“两个结合”理论武装对青年文化自信的影响因素探究》 | 三等奖 |
29 | 马克思群众观视域下新时代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建设路径 | 三等奖 |
30 | 人工智能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研究 | 三等奖 |
31 | 资本逻辑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悖论及其克服 | 三等奖 |
32 | 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宣传工作的探析 | 三等奖 |
33 | 对“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