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时代精神?如何把握当今的时代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是如何统一的? 3、无产阶级人生观的价值基础和理论根据是什么? 4、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关系如何?怎样才能提高理论素养? 5、如何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如何正确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7、如何看待当前的意识形态冲突?如何在这一冲突中分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8、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有何特点? 9、马克思在《手稿》中是怎样论述“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对此应作怎样的评价? 10、《手稿》中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马克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理解? 11、在《手稿》中,马克思的世界观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为什么说《手稿》是马克思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 12、 《手稿》中马克思是怎样理解人的价值问题的?在价值观上, 《手稿》在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13、在对历史主体的认识上, 《手稿》达到了怎样的理论水平?马克思是怎样理解“类”和“社会”这两个概念的? 14、如何正确评价所谓的“社会主义异化论”? 15、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斗争方法有何特点?《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16、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如何?你认为这一思想在今天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应当如何坚持? 17、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从今天的实践看,其有生命力的内容是什么?结合个人的体会,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科学性的认识。 1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的?结合今天的实践,谈谈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经验教训? 19、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推倒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本性的论断? 20、为什么说“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它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经纪人”以及抽象人道主义的“自然人”的区别何在? 21、如何理解“一切历史的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矛盾”? 22、如何正确把握“异化”和唯物史观的关系? 23、存在和本质的对立究竟是虚幻的假设,还是真实的社会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24、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何种意义上揭露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的?应当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25.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26.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和辨证方法之间的矛盾的? 27.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28.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和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29.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 30.怎样理解“黑格尔的体系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 32.《资本论》中的生产关系人格化的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有何区别? 33.如何理解《资本论》中的叙述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34.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商品的神秘性质比喻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具有拜物教性质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观念有那些表现? 35.试述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36.如何理解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 37.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8.读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您有哪些主要收获? |